2024年5月30日,我们迎来了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不仅是对科技工作者的崇高致敬,更是对他们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不懈努力的肯定和鼓励。在河南能源研究总院也有这样一群科技排头兵,他们上高原、下深井,抗严寒、战酷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始终活跃在煤矿生产的最前线,用科技创新为矿井安全筑起坚固的屏障,他们就是河南能源研究总院地质物探技术研发团队。
河南能源研究总院地质物探技术研发团队以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探测技术难题为导向,以地震槽波技术为抓手,积极投身生产一线开展井下勘探实验,采集了大量珍贵的科研数据,查阅翻译了大量的科研文献,通过科研攻关、大胆创新,实现了极不稳定煤层的定量化解译,提升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小幅度断层、采空区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探测精度,形成了精细化地震槽波勘探应用系列关键技术和科技成果。
技术创新的果实,向来不易摘取,它不仅要求科技工作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不懈的追求,更需要他们在逆境中不断自我超越的勇气和决心。面对新型电子数码雷管应用带来的同步触发难题,研发团队在与德国公司沟通无果后,毅然决定自主研发触发装置。尽管初期因传感器灵敏度等问题屡遭失败,团队成员并未气馁,而是改变思路,大胆创新,最终成功研发出地震信号采集可控同步触发装置。这一装置在同步性和效率上均表现出色,满足了工程需求,并成功应用于SUMMITⅡ EX型地震槽波仪及其它同类设备,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团队的这一创新突破,不仅解决了关键技术瓶颈,也为地震槽波勘探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2023年4月,团队远赴青海开展工作,在高海拔、低气压、低含氧的恶劣环境下,团队没有丝毫退缩,更加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气。经过2000多公里的舟车劳顿,短时间海拔升高过快,再加上大煤沟矿高寒缺氧的极端自然条件,团队成员先后出现了胸闷、气短、头痛、失眠等高原反应,但大家积极应对,充分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在短时间内调整好了状态,顺利完成了勘探任务。近两年,团队累计在河南能源所属矿井开展地震槽波勘探技术服务20余次,圈定了工作面内部薄煤区、构造发育区,以及安全开采风险区等,为矿井灾害防治、高效开采提供了科技支撑,安全效益显著,综合经济效益在5000万元以上。
科技创新如同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之旅,它要求我们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站在新的起点上,河南能源研究总院地质物探技术研发团队正围绕地震槽波多频联合解译煤厚方法、煤岩联合勘探方法以及地震槽波探测瓦斯富集区、应力集中区等应用新领域,开展科研攻关,持续提升地震槽波数据利用率和解译精度,并将地震槽波勘探节点前提,最大程度发挥地震槽波技术在矿井工作面布设、灾害防治、智能化开采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面向未来,河南能源研究总院地质物探技术研发团队将继续发扬科学家精神,面向安全生产主战场,以技术为依托,不断探索创新,为河南能源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张万鹏)